最近幾日沈陽陰雨連綿,大東區津橋路40-2號樓居民面對樓前的“大坑變池塘”,一籌莫展。他們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009-1投訴。6月3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趕赴現場進行了調查采訪。
投訴:大坑距樓根僅一米
“你看,下面挖的大坑又深又寬,坑的邊緣緊貼著我們這棟樓的樓根兒!”在津橋路40-2號樓下圍著一大群居民,他們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經過。居民說,此處的坑最早是從6月21日開挖的。一打聽,是大東區中醫院翻建工程設置的消防蓄水池。23日晚下了一場大雨,次日一早發現坑的邊緣不僅被雨水沖下大量泥土,而且居民樓的樓根下面還露出了樓基。“太危險了!天氣預報說馬上就逢連雨天,樓基萬一被水泡塌,居民咋辦?”“我們找到院方要求停止施工,但無人應答,而是在坑的邊緣安裝了護壁樁。”居民們七嘴八舌。
現場:居民擔心樓被泡塌
昨日上午,記者趕到現場后發現,大坑深達七八米、寬20米左右,大坑的邊緣距居民樓僅一米左右,坑與樓體之間,地面以下已安裝了數百根直徑約2厘米的護壁樁,一旁還放置了裝滿沙子的沙袋加以固定,沙袋上蒙著巨大的塑料布。記者登上7層頂樓俯身望去,由于剛下完大雨,大坑里面汪著雨水,仿佛一個大池塘,再加上大坑與樓根貼得很近,腳下的樓體如同漂在水中央。
這棟樓1991年建成,是座獨立小樓,共7層,住著近20戶住戶。
調查:設計施工安全與否?
記者從施工方面了解到,該蓄水池工程面積約130平方米,容積約600立方米。記者向大東區中醫院相關部門詢問情況,得到的答復是工程由大東區衛計委負責。大東區衛計委分管城建的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稱,從現場看,施工不會對樓體安全性造成影響,接到群眾反映后,又安裝護壁樁加固。記者又與施工單位取得聯系,對方強調只負責施工,對設計上的問題不了解。截至發稿時,記者得到反饋稱,遼寧省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遼寧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工作人員將赴現場進行安全評價。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唐葵陽攝影記者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