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太陽鏡是一種太陽眼鏡。偏光可分為三種,即直線偏光、橢圓偏光和圓偏光。一般所謂偏光指直線偏光,又稱平面偏光。這種光波的振動沿一個特定方向固定不變,在空間的傳播路線為正弦曲線,在垂直傳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為一直線。
色彩飽和度,使物體輪廓變得模糊不清,使眼睛疲勞、不適。偏光片是根據(jù)光線的偏振原理制成,即光的振動平面和偏振軸平行時,偏振光濾光片才能使偏振光透(如同百葉窗的原理)。因而,光線被整理成同向光進入人眼,使周圍景物看起來清晰而不刺眼。加上另一突出優(yōu)點是該片極輕、極薄(厚度0.8mm、1.1mm )且耐沖擊,所以這種鏡片非常適合駕駛及戶外活動時配戴,近年來受到廣大青睞。開車的都比較喜歡配戴偏光太陽鏡,因為偏光鏡除了能阻擋紫外線外,還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過濾掉反射的強光眩光。譬如開車時對面車的強光燈,或行駛在前面的車內后窗貼的反光阻隔UV的窗貼膜被太陽照射而形成的強眩光,使佩戴者能清楚的看清前面的事物。
偏光太陽鏡能阻擋令人不舒服的強光,同時可以保護眼睛免受紫外線的傷害。所有這一切都歸功于金屬粉末過濾裝置,它們能在光線射入時對其進行“選擇”。偏光太陽鏡能有選擇地吸收組成太陽光線的部分波段,就是因為它借助了很細的金屬粉末(鐵、銅、鎳等)。事實上,當光線照到鏡片上時,基于所謂“相消干涉”過程,光線就被消減了。也就是說,當某些波長的光線(這里指的是紫外線a,紫外線b,有時還有紅外線)穿過鏡片時,在鏡片內側即朝向眼睛的方向,它們就會相互抵消。形成光波的相互重疊并非偶然現(xiàn)象:一個波的波峰同其靠近的波的波谷合在一起,就導致相互抵消。相消干涉現(xiàn)象取決于鏡片的折射系數(shù)(即光線從空氣中穿過不同物質時發(fā)生偏離的程度),還取決于鏡片的厚度。一般來講,鏡片的厚度變化不大,而鏡片的折射系數(shù)則根據(jù)化學成分的差異而不同。
偏光太陽鏡提供了另外一種保護眼睛的機理。柏油路的反射光是比較特殊的偏振光。這種反射光與直接來自太陽的光或者任何人工光源的光的不同之自就在于秩序問題。偏振光是由全朝一個方向震動的波形成的,而一般的光則是由不定向震動的波形成的。這就像一群無秩序隨意走動的人與一批邁著整齊步伐行進的士兵那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般地講,反射光是一種有秩序的光。偏光鏡片在阻擋這種光時特別有效,因為它的過濾性在發(fā)揮作用。這種鏡片只讓朝一定方向震動的偏振波通過,就像將光“梳理”了一樣。對于道路反光問題,使用偏光太陽鏡能減少光的透射,因為它不讓與道路平行震動的光波通過。事實上,過濾層的長分子被導向水平方向,可以吸收水平偏振光線。這樣,大部分的反射光就被消除掉了,而周圍環(huán)境的整個照明度并未減少。
最后,偏光太陽鏡的鏡片能在太陽光線射來之后變暗。當照明減弱之后,它又重新變得明亮了。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鹵化銀的結晶體在起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它能使鏡片保持完美的透明度。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晶體中的銀便分離出來,處于游離狀的銀便在鏡片內部形成小的聚集體。這些小的銀聚集體呈犬牙交錯的不規(guī)則塊狀,它們無法透射光線,而只能吸收光線,其結果就使鏡片變暗。在光暗的情況下,結晶體又重形成,鏡片隨之恢復到明亮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