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又稱太乙數,太乙是術數的一種,為三式之首,(“三式”即中國古代術數中三大秘術太乙、奇門、六壬同稱“三式”),是古代高層次預測學,為模擬大道運行的工具,相傳太乙式產生于黃帝戰蚩尤時。《奇門五總龜》曰;“昔黃帝命風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宮法,以靈龜洛書之數┄,”仿易理所作,屬易經象數之學。其法大扺本于《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采用五元六紀,三百六十年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為一小周期,太乙每宮居三年,不入中宮,二十四年轉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太乙以一為太極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與計神共八將。(與易經太極分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將所乘十六神之方位關系定出格局。可占內外祝福。又臨四時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預測古今治亂。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太乙有陰陽遁局,年、月、日用陽遁;時則采用陰遁、陽遁,冬至后陽遁局,夏至后用陰遁局,陽遁笫一局太乙始于一宮,順行九宮,不入中宮。陰遁笫一局太乙始于九宮。逆行九宮,不行中宮。這里與遁甲式的明顯區別,太乙陰陽遁運行八宮,俱不入中五宮。為什么不入中宮,古籍上解釋說,太乙行宮是根據天文觀察來的,太乙取象北極星,北極為體,北斗為用,北斗圍繞北極而旋轉,北斗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帝星乘車臨御八方(八宮方位),便能預知風雨水旱,兵災饑饉,治亂興亡,所以太乙考治八宮,而不入中五宮。
這屬于太乙術語,五元:指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每元七十二年,五元共三百六十年,六紀:六十甲子毎六十年一個輪回,為此甲子年至癸亥年六十年稱為“一周紀”。一個甲子元為一紀,每紀六十年,六紀共三百六十年。三百六十年為五元六紀的周期數,七十二年為元之周期數,六十年為紀之周期數。
所謂“太乙積年”是指自上元甲子為始,至所要推求的年份總共累計的年數。至于起始的年均與天象有關,歷史上有三種解釋,“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壁五星聯珠”、“七曜齊元”。不管那種解釋,對今推算太乙數并沒有多大意義。可不必細究。
據《太乙金鏡式經》載:上混沌甲子之歲至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有1937281積年。
求太乙局數(歲計);
太乙年局(歲計)入局法須先求積年數,所求年積年數,累除三百六十五元六紀周期數,不滿余數(入紀元數)累除七十二,不滿余數即為入局數。